圖為俯瞰安多縣城。青海日報記者吳占云攝
駛離那曲市,報道組一行沿著青藏公路向安多縣進發(fā)。安多縣,位于唐古拉山脈南北兩側,平均海拔高達5200米。這里是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的必經(jīng)之地,是名副其實的“西藏北大門”。
抵達安多縣,映入眼簾的是一派車流如織的繁忙景象。很難想象,這里曾經(jīng)只是幾個低矮土坯房組成的驛站。
如今,安多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住房寬敞又明亮,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學校、電力、道路等設施一應俱全。
青藏公路,見證了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難忘青藏公路修到家門口
在青藏公路修建之前,安多老百姓主要依靠馬、騾子等動物來運輸物資,這種方式既費力又低效。
1954年的一天,安多人民聽到了鐵鍬、鎬頭敲打石頭的聲音,從此,青藏公路通到了安多縣,鋪平了安多縣的開拓路。
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將軍曾在1951年和1953年兩次進藏,由于道路艱險,兩次進藏的艱難經(jīng)歷,讓慕生忠萌生了修筑一條從格爾木到拉薩的公路的設想。經(jīng)匯報中央同意后,1954年5月,肩負重任的慕生忠?guī)ьI筑路軍民開始修筑青藏公路。
路修到唐古拉山時,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斷糧、缺氧、寒冷……經(jīng)過40多天的艱苦奮斗,終于把路修過了唐古拉山。
1954年10月20日,慕生忠給北京起草了一封電報。
內(nèi)容是:我們已經(jīng)戰(zhàn)勝唐古拉山,在海拔5700米以上修路30公里,這里可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段公路。我們還在乘勝前進,爭取早日到達拉薩。
剩下的唐古拉山到拉薩的這段距離,雖然原先就有一條不成形的駝路,但要把它修成真正意義上的公路,任務并不輕松。在接到彭德懷慰問鼓勵的回復(電報)后,慕生忠作了個決定:兵分三路,一隊趕到黑河(現(xiàn)在的那曲市),從那兒往拉薩修,留下一隊加工修整,其余人接著在唐古拉山往黑河修。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建成通車。消息傳遍了整個安多,老百姓紛紛走出家門,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和激動。
1959年8月27日,隸屬于那曲地區(qū)管轄的安多縣人民政府應運而生。
公路發(fā)展帶動縣城變化
“沒有青藏公路,就沒有今天的安多縣城?!?0多歲的布桑由衷感慨道。
到達安多縣沈陽路,一位穿著樸素、頭戴灰色太陽帽、身體硬朗的大叔迎了過來,這位便是安多縣卓格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布桑,一位土生土長的安多人,見證了安多50年來的變遷。
1961年9月,安多縣遷至現(xiàn)駐地“帕那”。
“聽我父母說,從前‘帕那’只是青藏公路邊上的一個小小的驛站,只有幾間破舊低矮的土坯房,更別提有什么配套設施了?!辈忌;貞浀?。
1974年初春,一項宏大的工程——青藏公路整治改造工程全面拉開序幕。歷經(jīng)十一個春秋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將黝黑的瀝青路面鋪展在了“世界屋脊”之上。
如今,青藏公路上行駛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
在未擔任現(xiàn)職之前,布桑曾在安多縣幫愛鄉(xiāng)(現(xiàn)已因易地搬遷而撤銷)當老師,去趟縣城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鄉(xiāng)里距離縣城73公里,只能騎馬或步行前往,且全程都是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如今,安多縣連接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道路都已經(jīng)修繕完畢,驅車前往幫愛只需不到2個小時即可抵達。
“從前的安多縣城面積狹小,生活條件艱苦,想吃一口新鮮蔬菜都難?!辈忌I钋榈赝蜻h方,仿佛沉浸在那段遙遠而深刻的回憶中。隨著青藏公路的全面修通,各式各樣的店面猶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競相林立。
“你們看,發(fā)達便利的交通將各種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送往千家萬戶,安多百姓的飯桌越來越豐富啦?!辈忌Pχf。
交通脈動激發(fā)強勁活力
離開布桑家后,我們的車輛駛過繁華的街區(qū)。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停放著自家的汽車。
記者來到安多縣自然資源保護局,魁梧壯碩的拉巴局長接待,聊起青藏公路和安多縣城的變化。
拉巴于1981年出生,父母是“天下第一道班”的工人。在拉巴印象中,父母天天推著架子車、拿著鐵鍬上公路維護路面。
1985年,青藏公路鋪筑了柏油路面,成為當今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公路。
1988年,拉巴來到安多縣城上小學。當時的沈陽路和安獅路,還是兩條樸素的沙石土路。
當時,“三產(chǎn)小區(qū)”整條街建筑稀少,老橋附近僅有幾間平房開飯館,供過往司乘人員用餐。
拉巴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小王商店”,那是他童年的避風港。手握零花錢,他總奔向那里,尋找店主王阿姨售賣的煮雞蛋、紅白相間包裝的泡泡糖和滿足味蕾幻想的方便面。
1998年,世界海拔最高、國內(nèi)裝機容量最大的太陽能發(fā)電站建成投入使用;
2000年,隨著西部大開發(fā)的號角吹響,安多縣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
2004年,安多變電站建成并入那曲電網(wǎng),2011年又并入了國家電網(wǎng);
2006年7月1日,安多站隨青藏鐵路的開通而投入運營,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鐵路車站;
2017年起,帕那鎮(zhèn)逐步孕育出多元化的經(jīng)營模式,涵蓋了運輸服務車隊、超市、礦泉水生產(chǎn)廠、蔬菜大棚、奶制品加工企業(yè)、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以及啤酒生產(chǎn)加工廠……
“現(xiàn)在的冬天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那樣寒冷難耐了?!崩透锌H缃?,全縣的供暖時間長達7個月,基本解決了干部職工過冬問題。
在拉巴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安多縣城的日新月異。街道變得寬敞整潔,依山而建的道路將小鎮(zhèn)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辦公大樓、文化活動中心等標志性建筑熠熠生輝。人行道、路燈、停車位等城鎮(zhèn)基礎設施的完善讓群眾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要想富,先修路’,慕生忠將軍帶領修建的格爾木至拉薩的青藏公路,確實是一條致富之路?!崩透锌f分。
布桑與拉巴的記憶,訴說著安多的往昔變遷。
(來源:《西藏日報》2024年10月7日第1版,記者:彭婧、張曉明、黃志武、德吉央宗、張多鈞、薛瑩、吳占云、索朗多拉)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