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公文,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是指機關(guān)相互往來聯(lián)系事務(wù)的文件。根據(jù)現(xiàn)代檔案學(xué)理論,這種文件在承辦過程中是文書,將具有保存價值的文書立卷保存以后就成為檔案。因此,公文、文件和檔案實為一物。根據(jù)以上定義理解,此類“機關(guān)”還應(yīng)該包括與機關(guān)相關(guān)的各種團體和個人,其涉及的范圍很廣泛。按照其意理解,甘丹頗章政權(quán)時期的藏文歷史公文檔案則包括以下內(nèi)容:甘丹頗章與隸屬機構(gòu)、人員的往來文書,包括布告、令文、法旨、呈文、路牌、移文、報告、清冊、各類清單等;西藏地方政府與清朝歷代皇帝、駐藏大臣、民國政府、其他有關(guān)國家及其相關(guān)各類機構(gòu)的往來函文,包括諭旨、詔書、奏折、咨文、批復(fù)、慰問函、封賞文等;以及相關(guān)甘丹頗章、各宗谿、寺院、貴族、百姓等的各類法律文書,包括甘結(jié)、記錄單、誓約、供詞、申辯文、裁決令、交接單、通緝令、糾紛調(diào)查文等。由于歷史公文檔案是直接真實地記載和反映某一民族在某一時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guān)于各類事務(wù)聯(lián)系和發(fā)展情況的歷史記錄,因此,甘丹頗章政權(quán)時期的相關(guān)公文的藏文歷史檔案牽涉到的內(nèi)容可以說無所不包,其中,牽涉到的相關(guān)民風(fēng)民俗的問題也是藏文公文的一大特色,其翻譯難度和深度可想而知。
藏文歷史公文與一般的公文一樣,具有傳達、貫徹當時本級或上級機關(guān)政策方針、處理機關(guān)公務(wù)的重要職能。其內(nèi)容與政府的政治、政策密切相關(guān),具有一定的嚴肅性。為了維護這種嚴肅性,藏文歷史公文也和其他應(yīng)用文一樣,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和較為完整統(tǒng)一的公文程式。這種程式大體由標題、正文以及公文獨有的抬頭制度三部分構(gòu)成,這三部分概而言之,就是公文的結(jié)構(gòu)格式。其中,正文由起首、事由、結(jié)尾三部分組成,因此藏文公文歷史檔案的整體框架應(yīng)該說是由標題、起首、事由、結(jié)尾,以及抬頭制度幾部分構(gòu)成,這幾部分也就是藏文歷史公文檔案的一個固定程式。在公文撰擬中,這種程式中的每一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每一部分都有它自身的一個完備的功能和作用,相互不可替代,因此,翻譯時首先了解和認識有關(guān)歷史公文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藏文歷史公文檔案與歷代的文章辭賦等文學(xué)作品的用語風(fēng)格決絕然不同,有其特殊的用語規(guī)則。以下筆者將根據(jù)自己翻譯甘丹頗章政權(quán)時期藏文歷史檔案的些許經(jīng)驗和體會,按照以上公文程式的幾個組成部分的分類順序和用語特殊性為例,談?wù)動嘘P(guān)這一時期藏文歷史公文檔案漢譯時應(yīng)注意的標題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文章引用的例文,主要從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guān)系史料匯編》(清代部分)、西藏自治區(qū)檔案局(館)內(nèi)部刊物《西藏檔案》和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所編、即將出版發(fā)行的《清代西藏地方檔案文獻選編》中集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歷史檔案較之一般歷史文獻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例文意義只在說明標題翻譯方法。
一、藏文歷史公文檔案標題的各個組成部分
歷史公文的標題是對一件或一組檔案內(nèi)容的揭示和概括,是當下文件基本內(nèi)容的題目,它是檔案分類、排列、編目的前提和依據(jù),可充當讀者查閱檔案的“向?qū)А?,能迅速檢索出其所需的材料,并幫助其在閱讀正文之前,先對檔案有個概貌的了解。此外,作為檔案名稱,它簡單易記,便于著錄和利用者引用和交流。藏文歷史公文標題一般包括以4下個方面的內(nèi)容,也即主體(發(fā)文者)、客體(受文者)、事由、文種。其中,主體表達的是公文發(fā)出者,包括機關(guān)或人;客體表達的是公文簽發(fā)的對象,包括機關(guān)或人;事由表達的是該公文發(fā)出的原因;公文種類則表達的是該公文系諭旨、奏折或咨文、報告、令文等的類型。藏文歷史公文檔案不論是上行文、下行文或平行文,一般也都有一個明確的標題,該標題也同其他文種的公文一樣,能夠表明該文件是由什么人或機構(gòu)因為什么事情和原由而發(fā)給什么人或機構(gòu)的,也即能夠清楚明白地傳達出以上四類信息。
例如:????????????????????????????????????????????????????????????????????????????這是一個相對標準的藏文公文標題,具備主體、客體、事由、公文種類4個要素。在翻譯該標題之前,清楚和明了該標題的組成成分,以及這些成分的組成順序,對于正確譯出原文標題,避免在思考譯入語的語序時產(chǎn)生的歧異和混亂有著積極作用。根據(jù)公文標題的組成來分析,該標題的主體,也即發(fā)文者,應(yīng)為??????;公文發(fā)出的原因,也即事由,應(yīng)為????????????????????????????????;而公文簽發(fā)的對象,也即收文者和客體則是???????????????;發(fā)文形式及公文種類則為???????。藏文檔案標題的4個組成部分的順序與漢文公文標題一樣,一般是以“主體—事由—客體—公文種類”的前后順序進行排列的。但是,當這四個組成部分相互連接組成句子時,藏漢兩種語言因為語言習(xí)慣的不同,其連接成分動詞、連詞等所處這四個組成部分的前后也相應(yīng)的有所不同,從而形成兩種語言各自不同的句子的風(fēng)格。漢文公文標題除具備以上四要素之外,標題句子的組成有其固定的格式,它的順序一般是以“某人或某機構(gòu)(主體)為何種事情(事由)給某人或某機構(gòu)(客體)發(fā)去何種文函(公文種類)”的形式出現(xiàn)的,所形成的固定格式以以下括號中的幾個固定詞匯相連接:主體(為)事由(事)(給)客體的公文種類。其中,“為”、“事”、“給”在連接整句中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而且通過以上的固定順序,我們可以看出,漢文標題一般會在主體和事由中間加個“為”,在事由和客體中間加個“事”接著再添加標明受文對象的“給”或“呈”等引語,再將客體和公文種類引出,各個結(jié)構(gòu)簡單明了。藏文檔案標題的順序一般遵循的是“主體(??)事由(??????)客體(?)(???????)公文種類”的順序,其中,表示主體動態(tài)的連詞??、引出事由的組合詞??????、表示客體和對象的虛詞?,以及表示主體動作的動詞?????和表示動作內(nèi)容的連詞??將標題的4個組成要素緊密連接起來,并按照藏語語序和習(xí)慣一一羅列組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句子標題。藏文標題中的提示類語詞???????? ???????等諸如此類的詞匯雖然相對不多,但通過整個句子的語詞能夠間接體現(xiàn)出來。通過以上拆分,我們可以看出,以上標題用藏漢兩種語言進行表達時,首先清楚連接兩個句子的表示動作、關(guān)聯(lián)、主謂等的連詞、動詞、虛詞等連接成分所處位置的不同是翻譯兩個句子表達意義的關(guān)鍵所在。
再例如:?????????????????????????????????????????????????????????????????????????????????????????????????????????????????????????????????????????????????????和???????????????????????????????????????????????????????????????????????????????????????????????????????????????????????????????????????????????????????????????????????????????????????????????這兩個句子都是標準的藏文檔案標題,既具備公文標題的四要素,也符合標題句子表達的一般順序。在了解了以上藏漢兩種語言的公文標題要素的順序和句子組合時各連詞成分所處的位置后,想要分析這兩個藏文檔案標題的各個組成部分,了解這兩個標題的內(nèi)容和意義,并將這兩個標題用漢語進行表達就比較容易了。以上兩個藏文標題的主體、客體、事由、公文種類分別是?????? ?????????、????????????????????? ??????????、????????????????????????????????????????????????????????????????????????????????????????????????????? ???????????????????????????????????????????????????????????????????????????????????????????????????????????????????????????????????????????????????????????、??????? ????,根據(jù)公文標題“主體—事由—客體—公文種類”的一般順序,將以上要素用漢語進行排列后,前一個標題的順序應(yīng)為“噶廈”、“朗(孜)廈獄卒務(wù)必于奉抵諭旨前返回”、“那曲二頭人”、“令”,后一個標題的順序為“噶倫”、“婚姻大事務(wù)必征詢雙方家族意愿共同商討決定切不得以差務(wù)為由逼迫”、“宗堆”、“令”。根據(jù)以上所說連詞和引語等諸如“為”或“呈”等詞匯在漢語句子表達中所處位置的規(guī)則,我們可以將以上兩個藏文標題分別譯為“噶廈為朗(孜)廈獄卒務(wù)必于奉抵諭旨前返回事給那曲二頭人的令文”、“噶倫為婚姻大事務(wù)必征詢雙方家族意愿共同商討決定切不得以差務(wù)為由逼迫等事給宗堆的令文”。因此,確定譯出語的各個組成成分,了解譯入語的表達習(xí)慣和規(guī)則,對于將譯出語的標題準確傳達給譯入語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
當然,標題四要素的順序和相關(guān)的語詞在漢語中也并非是固定的,這種規(guī)則有時會有相應(yīng)的變動。比如說標題中的文種和揭示受文對象的語詞。文種名稱按照標題的一般順序來看,都是放在標題尾部的,但也有以下幾種特殊情況,比如放在標題首部的:“諭達賴喇嘛貢使返藏頒賞”,標題起首一個“諭”字代替了標明受文對象的“給”等詞語,并將該文件的文種提示了出來;還有分置于標題前后兩個部位的,比如:“噶廈為及時運送氆氌事飭扎什倫布強佐令”,該標題的“飭”字代替了標明受文對象的語詞,與表明文種的“令”字同時分置于標題的兩個位置,以分散的形式揭示了該文件系“飭令”的文種性質(zhì);還有緊接于作者之后的,比如:“直隸總督札飭派遣章嘉呼圖克圖赴藏看視達賴喇嘛坐床沿途妥為護送”,文件發(fā)出者“直隸總督”之后的“札飭”二字同樣將文件的種類提示或標示了出來。盡管漢語標題中的文種和語詞的分布位置有此類特殊情況,但是翻譯藏文標題時,一般仍遵循標題四要素的順序。當然,因為意義相同,譯者也可根據(jù)情況自由選擇此類表述方式。
二、藏文歷史公文檔案標題的特殊性
1.主體(發(fā)文者)和客體(受文者)的不明確
藏文歷史公文標題并非全都如上節(jié)所言,既具備公文標題的四要素,又具備標示主體和客體等要素的表關(guān)聯(lián)等的語詞。相反,主體或者客體在標題中并不明確標出的現(xiàn)象在藏文歷史公文檔案中普遍存在。例如:?????????????????????????????????????????????????????????????????????????????????????????????????????????????????????????????????????????????????????????????????????????此標題若直接譯出應(yīng)為“依照飭令已為消除朵欽和堆乃地區(qū)之痘疾廣做佛事并請賞賜治痘良藥事之呈文”。該標題清楚地表達了文件上交的目的、事由“依照飭令己為消除朵欽和堆乃地區(qū)之痘疾廣做佛事并請賞賜治痘良藥事”,以及文件類別“呈文”,也就是說,該標題具備了公文標題應(yīng)具備的四要素中的兩個。但是,單就此標題來看,我們無法從中確知該文件的發(fā)出者和該文件簽發(fā)何處的對象,也即該標題即無主體,也無客體。再例如:??????????????????????????????????????????????????????????????????????????????????????此標題也是一個殘缺標題,它的原文指“為軍糧糌粑事飭衛(wèi)區(qū)附近宗谿之令稿”,該標題與上一例不同的是它既指出了文件簽發(fā)的事由“軍糧糌粑事”,還標示出了文件簽發(fā)的對象“衛(wèi)區(qū)附近宗谿”以及文件的種類和性質(zhì)“令稿”。這是一個雖然殘缺,但相對完整的公文標題,但是卻又缺少主體部分,從標題中我們無法了解文件的簽發(fā)者。諸如以上兩例的標題,若無正文可循,一般情況下我們只能依照原文將標題直接譯出,但無論原文還是譯出的標題都顯得殘缺,不能完整表達出正文內(nèi)容。如若有正文,那么譯者則應(yīng)根據(jù)正文內(nèi)容查找標題中的殘缺內(nèi)容,將沒有明確表達出的要素部分進行補全。在公文翻譯中,為了補全標題而閱讀原文并非一件難事。因為藏文歷史公文中的主客體和事由、文種一般同漢文公文一樣會出現(xiàn)在文件的起始位置,也即文件一開始便會交代清楚文件的簽發(fā)人員、文件簽發(fā)對象和文件簽發(fā)的原因,以及文種。因此,補充標題中缺失的要素時只要將重點放在文件開頭部分即可。
以上兩例的文件內(nèi)容因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通過查閱以上兩個標題的文件,我們得知,前一個標題的文件簽發(fā)者是“朵欽和堆乃地區(qū)的宗堆”,而文件簽發(fā)的對象,也即客體應(yīng)為“噶廈”。后一個例子的主體,也即文件簽發(fā)者為“噶廈”。因此,以上兩例中的殘缺標題通過譯者補充后,便可更完整、全面和準確地分別譯為“朵欽和堆乃地區(qū)的宗堆為依照飭令已為消除朵欽和堆乃地區(qū)之痘疾廣做佛事并請賞賜治痘良藥事呈噶廈文”和“噶廈為軍糧糌粑事飭衛(wèi)區(qū)附近宗谿之令稿”。在兩種語言的翻譯中,有時為了忠于原文,譯者一般會對原文中沒有而譯者補充的部分添加括號,以示該詞語為增譯部分。因此,以上殘缺類公文標題同樣可以采取此辦法進行處理,以示嚴謹。有些漢文文種詞匯同藏文文種詞匯一樣,能隱射出其他一些相關(guān)內(nèi)容,因此,在不損害原文價值、不影響讀者查閱和對史料的理解的情況下,主體或者客體等根據(jù)情況可在譯語中進行省略或不指出,例如:??????????????????????????????????????????????????????該標題既可以譯為“皇帝敕諭清凈寺喇嘛”,也可以簡譯為“諭清凈寺喇嘛”。因為漢文的“諭”字唯皇帝專有,因此可省略“皇帝”這一主體。再例如:??????????????????????????????????????????????????????????????????????????????也即“鐵鼠年拉薩市場各食品價格表文布告稿”,此文是周知各界人士的告示,因此無需增譯受文對象,讀者看了也明白。同樣,藏文歷史公文標題中也有很多缺少事由的情況,例如:???????????????????????????????????????????????????????????????????????????????????????????????和???????????????????????????????????????????????????????????這兩個標題分別意指“卑職甘丹拉吉和上下二扎倉之喇嘛、執(zhí)事共同一致之報告”和“呈達賴喇嘛及攝政尊前”。這是兩個缺少事由部分的標題。如此情況,我們?nèi)孕柰ㄩ喨?,通過以上方法進行補充完整。因為道理相同,不再一一贅述。
2.標題分散、不統(tǒng)一
從藏文歷史檔案的原件來看,有些藏文公文標題是以分散的形式體現(xiàn)出標題功能的,這種標題不會為我們明確清晰地排列出標題各個組成部分的順序,而是以顛倒秩序的形式散開點明標題的四要素。此類情況在藏文歷史公文檔案中為數(shù)不少,因此,需要特別加以說明。例如:???????????????????????????????????????????????????????????????????????????????????????這一標題可譯為“噶廈為遠距離賽馬競技活動時噶倫、公、貴族等各執(zhí)事需支派參賽馬匹并遵例無異議等事之飭令”。以上這一藏文標題是筆者通過閱讀檔案原文并整理后得出的一個標題,但是這一標題在原文中并非如此一目了然。原文中該標題的“噶廈飭令”在藏文檔案原件反面開頭位置的右邊,“飭噶倫、公、貴族等各執(zhí)事”在檔案原件反面開頭位置的左邊,該文件的收文時間在原件反面開頭部位“噶廈飭令”的下方。再例如:???????????????????????????????????????????????????????????????????????????????????????????????????????????????????????????????????該標題的譯文為:“甲郭瓦就謹遵噶倫、強佐、米本之飭文妥善保管喇嘛珠普、加日瓦之物件事之飭文”。同樣,藏文原文只標示了“甲郭瓦飭令”,而且是在原件反面開頭位置的右邊。形成這種書寫形式的原因是與藏文歷史檔案載體材料和整理方式的特殊性相關(guān)的。藏文歷史檔案的載體是藏紙,原始檔案的保管一般都是折疊保存,因此在書寫表達形式上有一定的獨特性,像原文標題分散表達的形式就是因其折疊的特性而形成的一種標示方法。藏文公文書寫完成后,一般是從結(jié)尾部分開始向內(nèi)按照一定的寬度進行折疊,折疊必須齊整(此折疊規(guī)則與公文的抬頭格式相關(guān),將在后文說明,此不贅),因此,當最后開頭部分折疊入內(nèi)后,公文書寫人員會在折疊后的最后邊緣也即開頭反面部位的空間寫明主客體、事由、文種或時間等,這些內(nèi)容或集中或分散,全憑書寫人員的習(xí)慣順序進行記錄,再將文件從中間折一次,寫明以上內(nèi)容的位置在折疊的內(nèi)側(cè)。若文件寬度較大則會從兩邊分別向內(nèi)折一次后再進行捆扎發(fā)送。當收件人收到文件打開時,首先進入眼簾的文字應(yīng)該就是這些寫在反面的文件主要內(nèi)容的提示語了。藏文公文的這種標題標示方法對于初譯藏文公文的人,尤其是對于文化迥異的另一個民族來說,可能很難理解。但是若了解了藏文歷史公文的書寫整理形式,了解了譯出語和譯入語雙方的文化背景,此類問題也是不難把握的。因此,翻譯藏文公文標題時,查找分散在原文檔案不同位置的標題要素并進行統(tǒng)一整理和補充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3.反映時間因素
藏文歷史公文有其形成時間,這是歷史公文特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研究公文的形成條件和價值、研究公文之間相互關(guān)系的主要依據(jù)。如果一份歷史公文缺少形成時間,就會對其研究和利用造成困難,不僅影響了其自身的價值,也會影響到按時序?qū)κ妨线M行排列。因此,任何一份藏文歷史公文一般都標明有其成文時間,以便使讀者了解到該檔案形成的歷史條件。此外,藏文歷史公文從起草到發(fā)出辦理涉及到許多問題,如草擬時間、審核時間、成文時間、發(fā)出時間、收到時間等。各種時間對藏文歷史公文的生效與作用也不一樣。在翻譯過程中,辨別歷史公文的時間性質(zhì)和時序是非常重要的。
如上所言,藏文歷史公文檔案正文中雖然明確點明了時間,但是一般不會出現(xiàn)在標題中,即使有,也是如上節(jié)所述是以分散標明的形式出現(xiàn)的。為了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了解檔案的歷史條件和背景,衡量檔案的價值,正確評估檔案內(nèi)容,翻譯時,對于缺少時間的標題,應(yīng)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進行整理并在標題中載明清楚。具體而言,對于缺少成文時間的檔案,可標收文或者發(fā)文時間,在所標的時間末尾作注,例如:????????????????????????????????????????????????????????????????????????????????????????????????????????????????????????????????????????????????????????????????????????????????????????????????????????????????????????????????????(?????????????????????????????①)這是經(jīng)過整理后的一個標題,標題的時間擬在標題的下方,時間作注,注明“???????????????????????”字樣。如此情況,只需將以上內(nèi)容直接譯出就可以了:“錯那百姓為印度官兵強占土地強行收稅并阻止百姓向噶廈支差等事呈噶倫公稟(木馬年十一月十五日①)”,以及注明“此系發(fā)文時間”字樣。譯出時,應(yīng)順序遵循漢文公文標題的擬寫順序,時間一般都標在正文之上標題之下稍靠標題的部位,并在文后將注解標出。這種對標題擬加檔案發(fā)出或收悉時日的情況,看似擴大了標題的結(jié)構(gòu)成分,實際上也可以把它視為標題事由成分的一部分。它們都是對后面內(nèi)容的說明,不可分割。文件如果缺少時間,應(yīng)進行認真考證,考證出來的時間應(yīng)加注說明。例如:?????????????????????????????????????????????????????????????????????????????????????????????????此標題原件沒有標明時間。經(jīng)過譯者通讀原文進行考證后,認為該文件形成時間應(yīng)為18世紀中期,因此,此文標題下方就應(yīng)注明此意,即“馱馬良畜已籌備事呈丹增法王仁布欽文(18世紀中期①)”,并注明“此件原無年代,系譯者考證”字樣。翻譯后的藏文公文檔案時間一般應(yīng)標藏歷年代和公元紀年,歷史文件還可標明朝代年號,并同公元紀年一起括于其下。例如:???????????????????????????????????????????????????????????????????????????????????????????????????????????????????????????????????????????????(????????????)是具備藏歷年代的一個藏文檔案標題,譯出時,應(yīng)換算該藏歷年代相應(yīng)的朝代年號和公元紀年并一一標出,其排列方法如下:
“噶廈派遣拜謁人員色麥堪布祝禱皇上六十壽辰所呈貢禮清單
藏歷金鼠年(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
三、藏文歷史公文檔案標題各個組成部分的復(fù)雜性
了解了藏文歷史公文檔案標題各個要素的翻譯要點后,清楚標題各個要素組成部分的復(fù)雜性更是藏文歷史公文標題翻譯的重要內(nèi)容。
1.主客體(發(fā)文者、受文者)的復(fù)雜性
在藏文檔案標題中,作為標題中心語的發(fā)文者名稱前面有對發(fā)文者身份的許多修飾成分,在這些修飾成分中會出現(xiàn)一些關(guān)鍵性的動詞謂語,使前后語意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若不能辨別這些動詞,就會產(chǎn)生前后語意脫節(jié)而不易譯通的現(xiàn)象。因此,需要先分辨這些動詞謂語,再進行翻譯。例如:???????????????????????????????????????????????????????????????????????????????????????????????????????????????????????????此標題意指皇帝敕諭達賴喇嘛的一份詔書,發(fā)文者“皇帝”的前面有一段對發(fā)文者的修飾語句??????????????????????????????????????????????????????????????????????????????????????此語句中表動作的連詞“?”出現(xiàn)了兩次,兩次動作的限定修飾語分別為?????????????????????????????和??????????????????,兩次限定修飾語層層疊加后發(fā)出的動作為“?????????????”。此語句乍看起來似乎很復(fù)雜,對發(fā)文者皇帝的幾個修飾語也顯得冗長,翻起來似乎也會冗長。但是只要對語句中組成主謂各成分的修飾語進行細致分析,清楚把握,翻譯起來也就不會顯得困難了。尤其是在譯入語中尋找一些固定的標志性的修飾語詞,則是決定譯文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所在。以上標題中,發(fā)文者皇帝前面的一段修飾語句??????????????????????????????????????????????????????????????????????????????????????在漢文表述中有其固定的表述方式,也即“奉天承運”。譯者如果清楚了這一點,并將該原句直接套譯成此四字,雖文字簡單,但原文意義在譯入語讀者看來已經(jīng)很明了了。因此,以上標題就可簡潔譯為:“奉天承運皇帝諭達賴喇嘛”。若按照藏文語詞一一翻譯出此修飾語,雖表達了原意,但顯得冗長,不夠精煉了:“長壽天之強大威德(所創(chuàng)),以力量之輪統(tǒng)馭大地之皇帝諭達賴喇嘛”。
再如:?????????????????????????????????????????????????????????????????????????????????????????????????????????????這是發(fā)文者前面具備幾層修飾成分的例句,分析方法如上,該例句直接譯出應(yīng)為“皇帝諭遣駐藏辦事大臣副都統(tǒng)銜恩安班和德安班”。此句顯得冗長重復(fù),不夠精煉。但若如前所述,了解譯入語漢語中的“欽差”即指“皇帝諭遣”,“駐藏大臣”即指“安班”,則此語句就可直接套用以上的固定術(shù)語,并簡練譯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副都統(tǒng)銜恩、德”。此外,受文對象攜帶的修飾成分,也應(yīng)如前例分析后譯出,若未帶有動作成分,除了套用固定語詞外,只要理清各個修飾成分,分別逐詞譯出就可以了。例如:????????????????????????????????????????????????????????????????????????此為受文對象的修飾例句,漢譯應(yīng)為“至上法王大遍知班禪仁波且尊前”。這一語句對受文對象“班禪”進行了一系列的修飾,其修飾語詞分別為“至上法王”、“大遍知”、“仁波且”,其中“至上”又為“法王”的限定語詞。這些修飾語詞不牽涉到動作,因此大可一一逐次譯出即可。
主體和客體,也即發(fā)文者和受文對象,有的只指一個人,有的指不同身份的若干人,有的指某一團體或機構(gòu),有的指某官員等,總之,發(fā)文者和受文對象有多有少,機構(gòu)有大有小,除了詞語翻譯根據(jù)“名從主人”、“地從習(xí)俗”的原則,該音譯者音譯,該意譯者意譯外,作者少的可以一一標出,作者太多則只列舉主要者,其他以“等”字代之即可,例如:???????????????????????????????????????????????????????????????????????????????????????????????????????????????????????????????????此標題可詳細譯出,應(yīng)為:“甲郭瓦就謹遵噶倫、強佐、米本之飭文妥善保管喇嘛珠普、加日瓦之物件事之飭文”。根據(jù)精簡原則,此標題還可簡譯為:“甲郭瓦就謹遵噶倫等令文妥善保管喇嘛珠普等之物件事之飭文”。對個人署名者,原文應(yīng)在個人署名之前加上其所屬機關(guān)及其職銜,以便區(qū)別,例如:???????????????????????????????????????此例中的發(fā)文者為個人署名,其前面存在所屬機構(gòu)名稱,因此,直接譯出即可:色麥江仲羅布次仁之呈文。翻譯中,若遇見沒有署發(fā)文者名稱的檔案文件,應(yīng)與其所在全宗的其他文件聯(lián)系起來考證??甲C出來的,譯者應(yīng)加注說明,考證不出來的,只能空白并加注說明。
2.事由的復(fù)雜性
事由是發(fā)文者簽發(fā)文件的原因,它關(guān)涉到文件具體內(nèi)容,是對正文的概括和揭示,因此,事由部分的語句成分不同于發(fā)文者和受文對象,相對較多,內(nèi)容構(gòu)成更趨復(fù)雜。譯者面對不完整的原文件標題時,事由部分不能用冗長的句子,文字必須精煉、通達,內(nèi)容扼要概括;事由一般不能濫加形容詞,只要將事情的實質(zhì)點明揭示便可,而揭示實質(zhì)問題一般也不會用敘述式冗長地記敘事情的原因,只是用提示法提示結(jié)果即可。若原有標題的事由部分存在,那么譯者在翻譯時,可根據(jù)譯入語的表述習(xí)慣對原標題的事由內(nèi)容進行精選翻譯和合理編輯。例如:????????????????????????????????????????????????????????????????????????????????????????????????????????????????????????????????????????????????????????????????????????????????????????????????????這是一個事由部分相對冗長的藏文標題,將它全部譯出應(yīng)為:“同治五年火虎年十月三日所收嘉獎孜(指達賴喇嘛)驅(qū)逐中瞻對殘余勢力有功特此賞賜黃色哈達及匾文,同時賜雪(指攝政王)‘呼圖克圖’名號及印信諭”。該標題的事由部分既點明了文件收悉的時間,也點明了文件簽發(fā)的原因細節(jié),即“達賴喇嘛驅(qū)逐中瞻對殘余勢力有功”而特此賞賜的什物“黃色哈達”和“匾文”,同時賜攝政王“呼圖克圖”名號、印信等。整個句子讀來冗長,不夠精煉。該標題經(jīng)過提煉,根據(jù)標題事由擬寫的要求,可簡潔譯為“諭達賴喇嘛等驅(qū)逐中瞻對有功著賞給哈達匾文”。而且,原文標題中的時間“同治五年火虎年十月三日收”經(jīng)過編輯可安排做如下處理“火虎年(同治五年)十月三日收”,并將此已編排的年代按照檔案編排方法放在標題下方居中的位置。再如:????????????????????????????????????????????????????????????????????????????????????????????????????????????????????????????????????????????????????????????????????????????????????????????????????????????????????????????????此標題的事由部分按照原文順序譯出應(yīng)為“駐藏大臣恩、德用漢藏兩種文字發(fā)文事由為迅速趕運餉銀回藏以資接濟即刻派藏官起程赴芒康地方及日期需查考確定事呈”。此標題點明了駐藏大臣發(fā)文的原因“為趕運餉銀回藏”和“派藏官赴芒康”,同時還指出了趕運餉銀和派藏官的速度、趕運餉銀的原因、派藏官需要確定的日期。如果此標題按照精煉的要求進行篩選,則可揀選標題的主要語句,將事情的實質(zhì)點明揭示出來就可以了,也即:“駐藏大臣恩德為趕運餉銀回藏即刻派藏官赴芒康事呈”。又如:?????????????????????????????????????????????????????????????????????????????????????????????????????????????????????????????????????????????????????????????????????????????????????????????????????????????????????????????????????????????????????????????????????????????????????????????????此標題是指“第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為各官員的向?qū)?、侍奉、結(jié)算工薪等事要求噶倫宇妥主仆隨從代替噶倫霍康迅速啟程前去拉薩并已商議各方事等因經(jīng)驛站上呈駐藏大臣之計劃稿”。此標題用敘述式的方法冗長地記敘了發(fā)文的原因,讀來繞口。我們只要運用提示法提示事情的結(jié)果,因此,以上標題可略為“第十一世達賴喇嘛為噶倫宇妥代替噶倫霍康前去拉薩辦理向?qū)谭畹仁律铣蜀v藏大臣之計劃稿”。
3.文種文本的標注
文種是檔案文件種類的名稱。它能夠指明檔案文件發(fā)文者和通訊者之間的關(guān)系,說明有關(guān)檔案文件材料的性質(zhì)和作用。如果我們將標題視為一個短語,那么文種就是這一短語中的中心語詞,而其他成分其實都是修飾或限定這一中心語的。因此,文種在標題中不可或缺,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作為區(qū)別文種價值的文本,在標題中同樣顯得極為重要。藏文歷史檔案文件有正本、副本、底稿、抄件等,原件標題若標明了文本,翻譯時則如實標出即可;若原件未標明,譯者則需查明,并在譯文中清楚標明,且準確譯出,不然讀者很難辨別。而且,不同文本因為有其不同的價值,因此,翻譯時除正本無需特別標明外,其他諸如底稿之類的文本均需在接于標題文種名稱之后加“稿”之類的文本提示語詞,或者在標題文種之后用括號標明文本也可以。例如:?????????????????????????????????????????????????????????????????????????????????????????????????????????????????????????此藏文標題清楚載明了該文件的文本性質(zhì)系抄件,因此,翻譯時應(yīng)如實傳達。若原文中的文種以及文本性質(zhì)等在譯入語句子中不能很好地銜接起來,則可用括號櫟示其性質(zhì)也可以。比如以上例子就可如此表達:“水狗年九月七日依照藏人公眾之愿準達賴喇嘛執(zhí)掌政教事務(wù)事諭(抄件)”。再例如:????????????????????????????????????????????????????此標題的漢譯為:“派遣學(xué)員赴江孜學(xué)習(xí)炮擊事之計劃報告”。乍看此標題,譯者似乎是將原文標題清楚地轉(zhuǎn)譯了出來,使讀者一看便明了了此文件的內(nèi)容和文種,但是若細加根究,此文系正文、副本還是底稿的文本性質(zhì)則不得而知。因此,為了補充完善標題內(nèi)容,譯者應(yīng)根據(jù)藏文歷史檔案的書寫特點,不僅要通看原件,還要從原件正反面的各個部位查找相關(guān)的線索。通過查閱,我們從以上文件原件標題的右下角方發(fā)現(xiàn)了????????一詞,也即“報告草稿”一詞。由此可知,該報告系一稿本,并非正本。因此,譯者在譯出以上標題之后,應(yīng)再添加此(草稿)或(稿)一詞。如此完善后,此文件的性質(zhì)、價值便一目了然了。再例如:????????????????????????????????????????????????????????????????????????????????????????此標題的漢譯為:“霍康·索朗邊巴有關(guān)蒙古官兵先后進藏之紀事手稿”。此標題標明了此文件系霍康·索朗邊巴的手稿,文本性質(zhì)清晰明了。因此,漢譯如實傳達此意,直接譯出,便可為譯入語讀者提供一個更便捷的辨明文件價值的途徑。
4.多文組合式標題
西藏過去有一套傳統(tǒng)的檔案保管和整理編目的方法,諸如檔案卷疊和夾軸法、手工綢緞托裱法、袋式格子插卷法等。這些方法一般是將文件按類別折疊后組卷分裹于布或絲綢內(nèi),對重要檔案則加軸卷起存放于箱中,再于這些包或箱外用藏文字母編號并附上引文布條。其次,包或箱內(nèi)文件的整理編目方法亦有幾種,即按機構(gòu)分門別類用數(shù)字標號編目;按檔案的性質(zhì)、地域分別定類,用藏文字母編號確定典藏次序;按時間順序?qū)⒛骋粏栴}和某一地區(qū)的檔案分插于有格袋子中編目排號;按時間順序?qū)⑼愇募昂笾鹦蛘迟N形成“連單”編目。以上按類區(qū)分的包裹所存木箱、木箱內(nèi)的每個包裹、按格分插的每個袋子都把一些相關(guān)的文件組合起來說明某種問題,這種組合文件的標題的結(jié)構(gòu)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這一組檔案史料的總標題,它是對木箱、包裹和插袋內(nèi)一組檔案史料共同特性的揭示與概括,反映了這一組文件的共性;二是分標題,即在總標題之下分列木箱、包裹和插袋內(nèi)各個文件的特殊特征。因此,翻譯此類多文組合式的標題時,譯者除了將原標題所列總標題和分標題的內(nèi)容如實譯出外,根據(jù)譯入語的表達方式需要對總標題和分標題進行必要的補充和調(diào)整。例如:?????????????????????????????????????????????????????????????????????????????????????????????????????????????????????????????這是一個多文組合式連單檔案的總標題,其連單共由4份文件組合而成,這4份文件的分標題分別是:1、????????????????????????????????????????????????????????????????????????????????????????????????????????????? 2、???????????????????????????????????????????????????????????????????????????????????????????????????????????????? 3、???????????????????????????????????????????????????????????????????????????????????????????????????????????????????????????????????????????? 4、?????????????????????????????????????????????????????????????????????????????????????????????????????????????????????????????????????????????????????????????????以上這一連單檔案的總標題和分標題分別譯出如下:“鐵猴年開始皇帝諭達賴喇嘛之連單抄件。1、達賴喇嘛于鐵猴年七月三日坐床時諭。2、水狗年九月七日依照藏人公眾之愿準達賴喇嘛執(zhí)掌政教事務(wù)事諭。3、木鼠年達賴喇嘛受戒圓滿事諭。4、火虎年十月三日所收嘉獎達賴喇嘛等驅(qū)逐中瞻對殘余勢力有功特賞哈達匾文事諭?!?/p>
在多文組合式的標題中,作為總標題,需要指出第一份文件到最后一份文件之間的時間跨度,在分標題中指明毎份文件的時間,兩者一般都只需指明年月,并用括號標明即可;總標題中若指出了事由,則分標題基本由發(fā)文者或受文者、文種及時間三種成分構(gòu)成即可,若總標題沒有指出事由,則分標題就需指出毎份文件的事由;文種作為標題的中心語詞,不管總標題是否標出,分標題一般都不能缺少??傊?,總標題因為對這一組檔案史料的共同特性已經(jīng)作了揭示和概括,因此,分標題可以省略某些共同特性,主要標出每個文件的不同特征,反映出毎份文件的個性就可以了。根據(jù)以上這些總標題和分標題的擬制原則來分析以上例句中的4份分標題和總標題的擬寫,分標題基本符合條件,但總標題的年代還可以按照以上原則進行一些調(diào)整,也即:“皇帝諭達賴喇嘛之連單抄件(鐵猴年至火虎年)”。總之,此類標題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仍需根據(jù)標題的擬寫方法對譯出的標題做一些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和完善。
此外,藏文歷史公文檔案中的標題一般有幾種情況,即有的有標題而且可用,有的有標題但不合要求、不可用,原標題是錯誤的、名不副實的、冗雜而不明確的,或者有的沒有標題。在翻譯過程中,對于上述情況,有標題而且可用的我們就直接譯出即可,有標題但不可用或者沒有標題的都要研究全文,根據(jù)文件事由部分進行補充完善或者新擬標題。標題擬定或者譯出時,都應(yīng)做到完整、準確、簡明、客觀,既做到題文一致,又做到內(nèi)容簡要明了。如若原文標題混亂,則留給讀者的也是編者思緒混亂的印象,若譯文標題混亂,則留給譯入語環(huán)境讀者的也是譯入語語言文化基礎(chǔ)欠缺,基本功不扎實的印象。此外,根據(jù)譯入語的要求,譯出的漢文標題一般不能用標點符號,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有頓號、引號、書名號。比如原文語詞標示有否定語氣時加引號;書名加書名號;名稱內(nèi)容繁雜者需加頓號等。此類情況譯者可根據(jù)譯入語語言表述形式的具體規(guī)則合理安排其表達方式。
——————————————————————
[參考文獻]
1.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編:《清代西藏地方檔案文獻選編》[Z](藏、漢),北京: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2014年。
2.多杰才旦主編:《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guān)系史料匯編》[Z](清代部分),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1994年。
3.陸蓮蒂:《西藏社會歷史藏文檔案資料譯文集》[C],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2011年。
4.馮紹霆主編:《檔案編研工作基礎(chǔ)》[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
5.梁毓階主編:《檔案史料編纂學(xué)》[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90年。
6.張書才主編:《檔案工作實用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7.賀文宣:《藏漢翻譯教程》[M],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
版權(quán)所有 中國藏學(xué)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quán)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